近年来,一些不法分子以保险为名实施电信诈骗的案例呈现多发态势,其诈骗手法主要有以下几种,消费者应加强风险防范:
常见诈骗手法之一——以保险理赔为名的电信诈骗
特征一:冒充保险公司人员以补充保险理赔资料为名,或以快捷支付保险理赔款为名,让保险消费者信以为真,降低防范心理,从而听取他们的指令。
特征二:诱骗保险消费者按照短信或电话指引去银行ATM机操作,转走其账户资金,或者谎称保险公司正与外资公司合作,需要在ATM机英文界面下进行操作,诱导保险消费者输入发送的验证码(实为转账金额),转走其账户资金。
温馨提示:保险公司正常理赔无须进行银行ATM机操作,支付理赔款只需要银行账号(卡号)、户名和开户行等收款信息,当接到自称保险公司人员以理赔为名要求您到银行ATM机进行操作时,请务必警惕,注意保护个人银行账户信息。
常见诈骗手法之二——冒用个人信息的电信诈骗
特征一:冒充保险公司人员,谎称发现有人正利用保险消费者身份信息在外地办理了社保卡,购买了违禁药品,触犯了国家法律法规,引发保险消费者的心理焦虑、恐慌。
特征二:假意帮助保险消费者,提供虚假的公安机关电话要求其申诉。
特征三:冒充公安机关诱骗保险消费者将资金转移至所谓的“公安机关账户”保存。
温馨提示:保险公司无权发行、管理社保卡。一旦接到自称保险公司的人员打来或发送的身份信息被冒用办理了社保卡、进而涉嫌违法犯罪之类的电话或短信,请您不要被其制造的紧张气氛所迷惑,要立刻意识到这是诈骗。
常见诈骗手法之三——百万医疗险诈骗套路
特征一:不法分子通过非法渠道获取受害者信息,冒充客服人员拨打受害者电话,声称受害者的“百万医疗险”服务已到期,如不退订将会自动扣费,引发受害者恐慌。
特征二:电诈分子以在线远程指导退订为由,诱导受害人通过语音通话和手机屏幕共享等方式,按其指示进行操作,窃取受害者银行卡号、短信验证码等信息。
特征三:电诈分子诱骗受害人将存款转至“安全账户”,或者利用窃取的受害人信息,将卡中资金转走。
温馨提示:到期续费的“百万医疗保险”,保险公司只会提醒投保人在绑定缴费的银行卡内备足费用、避免失去保障,不可能主动打电话协助、指导消费者注销或关闭。若对缴费确实存在疑问,请致电官方客服,谨防上当受骗。
常见诈骗手法之四——以保单贷款为名的电信诈骗
特征一:拨打保险消费者电话或发送短信,谎称自己是保险公司内部员工或保险公司委托的第三方公司员工。
特征二:以回馈老客户、保单分红补偿等名义,骗取保险消费者的身份证、银行卡等信息,诱导客户在保险公司APP或官微上进行线上操作,在客户不知情的情况办理保单贷款业务,然后诱骗客户与其签订协议,购买所谓高收益理财产品,随后将保单贷款资金转走。
特征三:谎称公司通过“保单信息梳理”,针对保险消费者投保的某款产品可以全额退保,需要消费者配合提供短信验证码、配合进行人脸识别,其实是在诱骗消费者办理保单贷款,并欺骗保险消费者收到的保单贷款资金为第一笔退保金,需要收取代理退保的手续费,才能退回剩下的退保资金。
温馨提示:保险消费者应当充分自身考虑保险需求,理性办理退保。所谓能全额退保都是骗人的,应当依法理性维权,了解保险合同内容及其附加服务,不要让陌生人随意操作自己的手机。如对保险合同存在疑问或需要办理保单贷款等业务时,可访问保险公司官网、拨打客服热线或前往保险公司营业场所,避免上当受骗。
合众人寿提示广大保险消费者,为了您合法权益和资金安全,请查收以下防骗指南:
1、对来历不明的电话或短信要提高警惕,尤其是陌生人申请添加私人社交账号或者通过视频会议软件进行手机屏幕共享时,要谨慎判断对方身份,以免落入诈骗陷阱;
2、遇到自称是保险公司员工或保险公司委托的第三方公司员工,要求配合其办理相关事项时,请拨打保险公司官方热线核实求证,避免财产损失。
3、要注重提高个人信息保护意识,妥善保管重要身份信息、敏感金融信息,不要将身份证、银行卡等信息轻易透露给他人;
4、手机不随意安装非官方应用,以免给个人信息安全带来隐患;
5、如遇到不法分子窃取和非法利用个人信息,或遭受不法分子威胁、恐吓,应第一时间向公安机关报案,以确保人身、财产安全。